氣候變化是國際安全的重大議題
氣候變化不僅是環境現象,還是21世紀各國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。氣候變化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,會不斷加劇地緣政治沖突。氣候變化貫穿人類大部分活動,具有超國家性、滲透性和全球性的特征。
各國都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發展戰略,其中關鍵的是利用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來實現綠色轉型,也就是說氣候治理取決于技術的選擇。
碳排放量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,一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推行的技術比較過時;二是技術研發的阻礙、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等大環境的影響,使其構建的技術轉讓機制處在分裂松散的狀態,對參與主體沒有產生強制有效的約束;三是現有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和專利分布不均衡,使氣候技術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時存在諸多障礙。
中美氣候變化的合作現狀與未來發展前景
中美兩國在氣候治理上的認識和行為方式存在著分歧,中國一直堅持以發展為導向,認為發達國家歷史累積排放大,應該采取積極行動,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和技術支持。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則強調和發展中國家有“共同的責任”,應淡化所謂的“有區別的責任”。但在此過程中,仍有機遇和合作的前景。美國愿意為中國的“一帶一路”基礎建設提供能源投資,雙方可以抓住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合作資源區間進行合作。同時,雙方領導人進行的視頻會晤,表達了將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意愿,體現出了大國的責任與擔當。
氣候變化是當下中美雙方為數不多的有合作意愿和共同利益的領域,也是中美兩國科技合作的基礎,希望雙方積極承擔國際安全責任,通過氣候技術合作增強互信,求同存異,并積極帶動其他多領域的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