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候投融資建設的終極目的是實現“雙碳”目標,其中最為關鍵的方法是建立相關激勵約束機制,實現
市場調節。未來金融機構在氣候投融資建設中要高度關注
電力市場的重大作用。
中國88%的
碳排放量來自能源系統,如果整個能源系統實現凈零排放,“雙碳”目標就可以接近實現。因此應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,深化電力體制,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。
中國最近幾年的新能源發電技術,如太陽能發電等發展迅速,單機發電成本也迅速降低。目前需要大規模進行裝機。但在此過程中會有一系列挑戰,如由于綠色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,裝機后能否被有效消納難以確定,從而影響新能源電廠的收益。在發生極端情況時甚至收益會無法回收。因此,解決新能源發電的消納
問題十分重要。
電力系統不僅需要實時保持平衡,還需要在中長期遇到突發情況時能夠對其保證補償。供電時不僅需要考慮電力的商品性,還要考慮安全、物理的屬性。目前的電力市場就已經非常復雜,綠電交易加入其中會讓其變得更加復雜。
盡管艱難復雜,仍需要促進清潔能源建設發展。根據歐盟目前設立的碳邊境調節機制,未來歐盟會重視進口產品整個生產過程的
碳足跡,因此是否使用綠電將會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產生很大影響。
可以認為,綠電是另一種形式的
碳市場交易。因此如何將綠電與國內碳市場交易結合起來,既避免重疊,又能夠實現平穩的無縫銜接是當下應該考慮的方向。